日本近期面临「诺罗病毒」肆虐,接连爆发数起食物中毒事件,让民众忧心忡忡。诺罗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肠胃病毒,好发季节为冬季,而今年感染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加,面对病毒扩散,该如何有效预防?到日本旅游时又该注意什么?本文整理了相关报导及防范要点,一起来关心。
「诺罗病毒」是什么?
诺罗病毒(Norovirus)又俗称为「冬季呕吐病毒」,具有高度传染性,且较常见于冬季;主要传染途径为「粪口接触」,也能透过食物、飞沫或接触受污染的物品传播。患者在感染后约1至2天内会出现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发烧等症状,且目前尚未有有效疫苗或专门治疗药物。此外,由于病毒容易变异,多数民众可能无免疫力,如饮食不慎,则可能造成群体感染、腹泻事件发生。
日本各地爆发诺罗病毒疫情
今年冬季日本的诺罗病毒疫情明显加剧,不少地区都传出大规模感染事件。2月时在岐阜县的一家便当制作公司爆发集体食物中毒,多达300人出现上吐下泻症状,更造成1名40多岁男性身亡;3月初在鸟取县则传出一家和菓子老铺的草莓大福中验出诺罗病毒,累计通报受害者近百名之多。
近期在由布院高级旅馆「由布院玉之汤」、福冈市托儿机构、名古屋当地寿司店等也都纷纷爆发诺罗病毒疫情或集体感染事件。专家指出,今年的寒流来的比往年晚,低温导致免疫力下降、进而促使诺罗病毒扩散。此外,诺罗病毒的新型变异株出现也是导致感染人数暴增的可能原因。
如何防范「诺罗病毒」?
由于诺罗病毒传染力极强,且在体外可存活长达3周,专家、医生均呼吁民众务必做好防范措施。由于诺罗病毒属于「无外套膜」RNA 病毒,酒精和干洗手液均对其无效,欲进行环境清洁时建议使用「含氯消毒剂」,同时专家也指出,最重要的方法仍是每天使用肥皂彻底洗手。此外专家也指出,有些人会习惯在厕所滑手机,但考虑到呕吐物、腹泻带来的污染,厕所往往是病毒最容易扩散的地方,建议避免在厕所使用手机。
饮食方面,则应该尽量避免生食,特别是牡蛎等贝类食物特别容易积累诺罗病毒,建议充分加热(摄氏85度以上)后再食用。正值季节交替之际,日本的「诺罗病毒」疫情持续升温、尚未缓减,如果近期需要前往日本,民众也不需要太恐慌,务必记得落实勤洗手、卫生管理,保持警惕来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。
面对持续升温的诺罗病毒疫情,个人卫生习惯成为防范关键,无论出门在外或前往其他地区旅游,别忘了自身与家人的健康,共同度过这波疫情高峰。
☞ 延伸阅读
・旅日期间生病怎么办?对应外语医院、紧急热线、基本病症单字与会话总整理
・日本确诊怎么办?日本旅游生病时必看「紧急看病求诊日语」教学!
・呼吸道传染病高峰期!2月前往日本勿忘防疫,B流、RSV、苹果病等需警戒
整理撰文:Nene 2025.3.14
责任编辑:Alice
参考资料:Yahoo Japan、読売新闻yomiDr.